欧美日韩精品一区在线播放-殴美大机吧操女骚逼影片-18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97人妻人人揉人人澡

北理工出版社四種圖書入圍“中國高校出版社書榜”


  日前,北理工出版社有四種圖書入圍“中國高校出版社書榜”,該書榜由教育部社會科學司與《光明日報》聯(lián)合主辦,旨在推動高校出版社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繁榮發(fā)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多出精品力作,在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方面發(fā)揮引領示范作用,進一步提升高校出版社的整體形象,彰顯高校出版社的社會責任。“中國高校出版社書榜”每月推出一期,每期推薦10種國內高校出版社出版的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研究成果的精品圖書,自2013年7月份首辦至今已經(jīng)評出多期精選榜單。

     北理工出版社上榜圖書為《BBC科普三部曲——地球:行星的力量》(“中國高校好書榜”2014年2月榜)、《手藝中國:中國手工業(yè)調查圖錄》(“中國高校好書榜”2013年9月榜)、《辜鴻銘講<論語>》(“中國高校好書榜”2013年8月榜)及《哈默手稿》(“中國高校好書榜”2013年7月榜)。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出版社特向全校師生介紹這四本優(yōu)秀出版物,倡導讀書風氣,建設優(yōu)良學風。以下為上榜圖書介紹:
《BBC科普三部曲——地球:行星的力量》  2013年7月出版
作者:[英]伊恩•斯圖爾特 約翰•林奇 著 王昭力 聶永革 譯  (“中國高校好書榜”2014年2月榜)
 
 
  “百年老店”BBC(英國廣播公司)下屬科普頻道,一直是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科普節(jié)目制作中心之一,“BBC科普三部曲”是其中的上乘之作。本系列圖書分海洋、地球、生命三個主題。書中以科考探險經(jīng)歷為基礎,由不同領域的專家隊員,分別對自然現(xiàn)象、原理、生物生態(tài)、環(huán)保等多角度進行探尋解讀。書中大量珍貴的圖片是第一次曝光,精美無比,帶你探尋奇妙世界的同時,認識自然界的規(guī)律,領略天下奇妙,同步紀錄片由CCTV引進熱播。
  地球形成至今已有45億年。在這段無比漫長的歲月里,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地球如今的模樣?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肆意破壞,迫使我們的星球做出反抗,“拯救我們的地球”之類的標語隨處可見。但是書中為我們提出了一個發(fā)人深省的問題:這顆星球真的需要我們拯救嗎?
 
 
《手藝中國:中國手工業(yè)調查圖錄(1920-1930)》  2012年5月出版
作者:[美]魯?shù)婪?bull;P•霍梅爾 著 戴吾三等 譯  (“中國高校好書榜”2013年9月榜)
 
  《手藝中國:中國手工業(yè)調查圖錄(1920-1930)》,作者為德裔美國學者魯?shù)婪?bull;霍梅爾(Rudolf P.Hommel,1887―1950),1937年于紐約出版。霍梅爾接受亨利•莫瑟博士(Dr.Henry C.Mercer)提出并資助的研究計劃,遠涉重洋到中國,1921-1930年間前后8年(其中一年去了日本),用影像和文字記錄中國人使用的工具、器物以及勞作的場景,并帶一些實物或復制品交給莫瑟博物館。
 
  本書在中國科技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物質文化遺產(chǎn)、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等方面亦具獨特價值。不論就對中國傳統(tǒng)工具和器物做詳細調查、采用照相記錄方式并配合測量手段而言,還是從調查記錄范圍之大、涉及工具和器物之多、所見樣式之古老而言,本書都是空前絕后的!
 
  書中記錄采用18世紀西方工具分類法:制作工具或鐵器;食物;衣物;建筑;運輸。涉及勞動工具和器物120多小類,千件之多,幾乎涵蓋中國人日常所用。
 
  若把書中寶貴的實物圖片一張張排列起來,基本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勞動工具和器物全景圖,一幅中國物質文化史的長卷。
 
  這些東西,有的我們永遠找不到了,有的正在消失……我們奶奶以及奶奶的奶奶是怎么紡線制衣煮飯照明的,爺爺以及爺爺?shù)臓敔斒窃鯓又漆斃缣锊遏~開礦的?是霍梅爾用他的相機和尺筆,幫我們記錄下了那些過去的事情……
 
  該書2013年10月被評為2013年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優(yōu)秀暢銷書二等獎。
 
 
《辜鴻銘講<論語>》2012年12月出版  作者:辜鴻銘 著  (“中國高校好書榜”2013年8月榜) 
   
  《辜鴻銘講<論語>》,作者辜鴻銘,號稱“清末怪杰”,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儒學的中國第一人。
 
  辜鴻銘認為歐美的傳教士和漢學家歪曲了儒家經(jīng)典的原義,糟蹋了中國文化,并導致西方人對中國人和中國文明產(chǎn)生種種偏見,因此決定親自為歐美人講解《論語》,這就是《辜鴻銘講論語》的由來?!豆鉴欍懼v<論語>》不但語言精練,詞意精達,而且在講解的過程當中縱貫中西,援引歌德、卡萊爾、阿諾德、莎士比亞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話來注釋某些經(jīng)文,將書中出現(xiàn)的中國人物、中國朝代與西方歷史上具有相似特點的人物和時間段作橫向比較,幫助那些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經(jīng)典的內容。
 
 
 《哈默手稿》2013年4月出版  作者:[意]列奧納多•達•芬奇 著  李秦川 譯 (“中國高校好書榜”2013年7月榜)
 
  《哈默手稿》,作者列奧納多•達•芬奇,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式人物:除了是畫家,他還是雕刻家、建筑師、音樂家、數(shù)學家、工程師、發(fā)明家、解剖學家、地質學家、制圖師、植物學家和作家,等等。
 
  達•芬奇一生勤于記錄,寫下了數(shù)以萬計頁的手稿,而現(xiàn)存的手稿則有5000 多頁。在他那卷帙浩繁但疏于整理的手稿里,達•芬奇就像一個被神秘的欲望激動得左沖右突而最終無所斬獲的孩子。這些經(jīng)過諸多波折分散于世界各地的草稿很少注明日期,事實上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于將達•芬奇手稿稱作“含義模糊的紙片”。鑒于此,他在米蘭時書寫的連續(xù)72 頁的《哈默手稿》則更見得彌足珍貴。手稿當中包含大量對水力學、天文學、建筑學、巖石和化石的闡述文字和手稿草圖。當1994 年微軟總裁比爾•蓋茨以3080 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哈默手稿》時,傳記作家麥克爾•懷特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蓋茨苦笑道:“因為我需要它。”并說“《哈默手稿》屬于全世界”。 蓋茨的這個舉動,被認為是這個患有輕度自閉癥的科學狂人通過購買行為來向那位生于500 年前,第一個真正思考人和世界運轉機理的科學巨匠致敬。